当质量水平与价格预期产生矛盾时
采购商该如何选择供应商?
是牺牲质量水平,还是提高采购预算?
采购价格和质量能否同时兼顾呢
某客户是英国知名的玩具品牌商,公司很满意某供应商优惠的价格,但又担心其生产质量,于是找到HQTS,要求对其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HQTS按照标准审核流程对该供应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审核,但审核结果远远低于同类厂家的平均水平。这家工厂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客户又很满意其优惠的价格,这严重困扰了客户的决策。
其实,很多公司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质量水平与价格预期相反,采购价格和质量很难同时兼顾,要么牺牲价格、要么牺牲质量。很多采购商牺牲了质量,选择了低价供应商,但后期就出现了持续不断的质量问题。
如何解决质量和采购价格之间的矛盾?
我们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去考虑质量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质量和价格的矛盾。
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成本和质量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的。在产品设计和进入市场的初期,由于供应商的原材料采购没有优势,新技术、新工艺掌握程度低,供应商的成本会比较高,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学习曲线作用,一个好的供应商应该能够逐步消除这些弱势,降低产品成本,而且随着生产批次的增加,质量水平会一直不断提高,因此,即使一个供应商在某个时间点上质量水平很差,但在整个产生命周期,是有机会满足采购商的综合成本要求的,因此,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来进行考虑,以动态的眼光去评估供应商成本和质量,可以作为采购商选择供应商的参考因素,解决质量和价格的矛盾。
一个有持续改善能力的供应商,是决定优质低价的关键因素,可以做到质量水平与价格预期统一,切实为采购商降低采购成本。
持续改善能力是一个组织一种内化的驱动力,如同人体的造血功能,通过对内部和外部问题的主动反馈,触发企业内部运作流程的自我调节,使企业的运营和质量控制结果得到提高。
一个能持续改善的企业,通常把问题看成是机会,能够积极主动跟客户互动和配合。因此,我们把持续改善能力作为选择供应商的参考因素时,就会发现低质量低成本供应商更有条件化危为机,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如果考虑到这个增量维度,持续改善能力就必须在供应商评估标准里面得到体现,通过考察类似产品得到全面的评估,其中包括:
1.领导层对质量的重视程度
2.成本的控制和改善力度
3.预期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发展规划
4.投入资源等要素的评估
对供应商的持续改善能力评估结果可能出现两种,一是供应商有良好的持续改善能力,第二种情况没有改善能力,或者说持续改善能力差,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结合当下的成本结构和质量水平对后续成本或质量控制进行适当的规划。
第一种情况比较乐观,针对初期评估所发现的风险,提出整改需求,供应商一定会做出改善,采购商只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去监控和审核整改是否满足要求即可。
第二种情况,供应商没有持续改善能力,需要采购商提供适当的辅导,帮助供应商培养自我改善能力,从而化危为机,实现双赢,对成本相对敏感的采购商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
这种供应商培育模式,可以通过第三方品控机构,建立一种有效的信息沟通、分享以及监控机制,帮助供应商建立持续改善的能力,例如:
1.定期或经常性的开展有关成本、工程、质量信息的交流、沟通与分享
2.供应商产品开发阶段的提前参与技术分享
3.建立有关成本或质量问题攻关小组
当然,还有更多的培育方式和改善方案,例如引导供应商推行精益改善、培养持续改善的能力等方法,通过这种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方式,采购商和供应商双方都能获得收益,做到共赢。
供应商方面
增加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活动的共同责任感
增加对未来需求的可预见性和可控能力
增强了供应商的竞争力
客户反馈
增加对采购业务的控制力
通过长期的、有保证的订货合同,确保采购要求的顺利落实
对进购产品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的检查活动
(来源:供应链品控阿Q)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网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