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關注作者
您可能還需要

進階技巧 | 蝦皮Shopee如何轉化加購、收藏的買家

Shopee賣家如何有效提高轉化率?

進階技巧 | 蝦皮Shopee如何轉化加購、收藏的買家

許多剛加入Shopee不久的小伙伴都有這么個疑問:瀏覽量、加購和收藏的流量都很大,但是為什么單量還是個位數(shù)?

既然有疑問,那不如我們就來一一檢查具體哪里出了毛病。

很多賣家聽到別人的建議,就一味的追求上新產品,而不明白為什么要持續(xù)不斷的上新產品。

當然,官方也鼓勵大家積極上新,這能夠幫助平臺穩(wěn)定用戶,讓用戶來這里尋找“不一樣的東西”。但其實這只是“照葫蘆畫瓢”,隱藏在背后的,是別人看不到的“套路”。

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現(xiàn)如今,汽車銷售能靠銷售汽車月薪過萬嗎?

我不說應該很多人都有了答案。那么轉化到電商層面,為什么官方鼓勵大家多店鋪運營?(Shopee官方為賣家們可是操碎了心)

低價產品出單快,但容易出現(xiàn)“虧本買賣”的現(xiàn)象;高價產品出單慢,偶爾也能補貼成本。多店鋪運營可以幫助賣家更全面的去銷售產品,利用“廣撒網”的模式,更好的促成單量增長,用“引流款”促成“利潤款”的出單。

鋪貨是為了讓消費者多買,但是一味追求上新數(shù)量只是事倍功半。要讓鋪貨真正產生價值,就要思考這個問題:消費者在什么情況下會購買更多的產品?

請大家想象一個場景:

今天是中秋節(jié),為了和家人一起共賞明月去逛百貨超市購物。

列表里第一項是月餅;但是月餅太干,肯定需要飲料;小孩子不喜歡吃月餅,就買些果凍和糖果,還得買個花燈讓孩子高興高興;爸媽最近總說肌肉酸痛,但又不舍得花大錢,買個肩錘剛剛好;老婆操勞家務太辛苦,買瓶葡萄酒重溫一下感情......

百貨商店屬于雜貨鋪,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有的賣家認同這種鋪貨模式。

再說一說小編的消費習慣。“看習慣,知需求”

小編屬于非常勤儉持家的類型,是個十足的“理性消費者”,購物車里的商品躺了半個月,最終逃不掉被我刪除的命運。要讓我下單,都得經過至少三天以上的考核,我才會選擇購買,但有時也會“沖動消費”。

大數(shù)據(jù)知習慣

首先,當我進入購物平臺,首頁會推薦我近期搜索過的產品,會習慣往下翻看,一方面是我感興趣,二是也想看一些我搜索不到的東西。

細分類知喜好

其次,當我有目的性的進入購物平臺,會直接搜索關鍵詞,這時候能讓我點擊查看產品的第一點是:產品圖片非常符合產品的使用場景,如搜索“森女長裙”,個人更想要看到淡雅、文藝、棉麻風格的場景,而不是大紅色、小豬佩奇模樣的款式。第二點是:產品價格,價格決定我是否將這個產品加入購物車。

詳介紹知需求

然后,經過第一輪的篩選,我會直接從購物車里的產品里再一一查看產品的參數(shù),不符合需求的直接刪除。有時候也會從產品的相關推薦中去加入其它的產品。

優(yōu)惠券促消費

緊接著,如果這個店鋪有優(yōu)惠券或者滿減活動,我是非常樂意使用的。前段時間關注了一個店鋪,為什么會關注?因為我準備購買一款杯子,但是運費已經足夠我再買一個,于是我決定使用店鋪的滿額包郵,便花了很多時間在店鋪里進行挑選。選購時,同樣是先看款式,再考慮實用性,且店鋪的同品類產品款式非常多,好幾頁都翻不完,滿足了我shopping的“眼癮”。

物流快得滿足

最后,一陣篩選下來,店鋪不僅出貨了,還保證了每一筆訂單都能達到一定的客單價。而我也開始期待自己“嚴格篩選”后的產品能夠早點到手。

你以為到這里就算完了嗎?并不是!

年輕一代人大多都有“急性子”,如果下單超過一定時間沒發(fā)貨,期待值就會下降,甚至等到“恢復理智”回頭再看產品的時候,認為是非必要的產品,極有可能會在發(fā)貨前申請退款。

說了這么多,真覺得自己是個“理性消費者”!來總結一下以上的案例都有哪些知識點:

1、做shopee,關鍵詞廣告是少不了的,但請不要盲目哦。    

2、優(yōu)化產品關鍵詞,一定要多看每周或每月的熱搜關鍵詞。

3、優(yōu)化產品圖片,盡可能符合產品本身、符合市場審美。

4、定價,看準你的消費群體,設置不同的價格梯度。

5、產品參數(shù)要準確,規(guī)格完整,滿足多類型群體需求。

6、完善店鋪的產品,垂直鋪貨。

7、設身處地去考慮消費者的心思。

8、及時補貨,盡早發(fā)貨。

以上,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重新認識電商運營,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快速爆單”,用思路去引導操作,才能長期并穩(wěn)定的經營好一個店鋪,成就大賣!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林超聊跨境
分享不易,關注獲取更多干貨